top of page

保育類的飼養

撰文:第九屆TVMSA動物福利委員會


法規

野生動物保育法係以管理野生族群之動物為原則,分為一般類及保育類,依據野生動物保育法第16條規定「保育類野生動物,除本法或其他法令另有規定外,不得騷擾、捕獵、宰殺、買賣、陳列、展示、持有、輸入、輸出或飼養、繁殖」,這些包括野外捕捉的保育類野生動物及經人工繁殖、飼養符合該法第55條公告保育類野生動物名錄之種類。

而一般類野生動物飼養,基於野生動物保育法立法精神,並不鼓勵飼養、繁殖。 以上可飼養、繁殖的野生動物,同時也受到其他法規規範管理(如檢疫、營業登記、繁殖場設立及動物飼養環境等),請先向當地縣市政府農業單位洽詢及提出申請。


誰是保育類

為確認「瀕危動物保育行動」之行動對象,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與生物多樣性研究所於2017年盤點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之「瀕臨絕種野生動物」的陸域哺乳類、鳥類、兩棲類、陸域爬行類、淡水魚類、昆蟲類等生存現況及面臨威脅,並邀請專家學者多次討論後,故針對石虎、歐亞水獺、臺灣狐蝠、臺灣黑熊、臺灣穿山甲、黑嘴端鳳頭燕鷗、熊鷹、山麻雀、草鴞、金絲蛇、豎琴蛙、臺灣山椒魚、觀霧山椒魚、南湖山椒魚、楚南氏山椒魚、阿里山山椒魚註、巴氏銀鮈、飯島氏銀鮈、大紫蛺蝶、寬尾鳳蝶、珠光鳳蝶等21種物種列為行動對象。


保育類的分級

台灣保育類包括依《野生動物保育法》公告之保育類野生動物,可分為「瀕臨絕種」、「珍貴稀有」及「其他應予保育」之野生動物等三個保育等級,內容函蓋臺灣境內及境外之物種。其中陸域物種由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公告,海域物種由海洋委員會公告。植物物種則有農委會依《文化資產保存法》公告之自然紀念物,當中包括珍貴稀有植物。


遇到保育類

農業局提醒,任意獵捕保育類野生動物最高可處150萬元罰金,也建議面對野生動物應秉持5不1要「不接觸、不餵食、不凝視、不挑釁、不攜帶食物、要保持距離」原則。民眾騷擾、虐待保育類野生動物恐違反野生動物保育法相關規定,可處1年以下有期徒刑、拘役或科或併科新臺幣6萬元以上30萬元以下罰金;獵捕、宰殺保育類野生動物者,可處6月以上5年以下有期徒刑,得併科新臺幣30萬元以上150萬元以下罰金。


保育類的復育

在有限的經費、知識、與時間的限制下,保育經常要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維持生態多樣性。因為我們不可能弄清楚生態系中的所有物種,所以科學家只能專注於一些關鍵或焦點物種。舉例而言,如果動物是位在食物鏈的最頂端,我們必須給予足夠的保護空間,連帶的那些我們看不見或是尚不知道的物種就可能受到良好的保護,那麼這個頂端的物種就稱為「護傘種」。

護傘種的概念是近來常常用在保育計劃的一個方法,因為當你保育某個目標,你必須連同與它的食物、棲息地、活動空間有關的共存生物一起保育,否則這個目標一樣會消失。


結語

綜上所述,我們應該尊重自然生態,不建議飼養保育類動物,因為這不僅可能違反法律,也會對牠們的健康與生存造成威脅。此外,生態系統的平衡仰賴所有物種在其自然棲息地中各司其職,人為干預可能導致不可逆的影響。唯有讓動物在適合的環境中自由生長,並共同維護生物多樣性,我們才能確保生態永續發展,讓未來世代也能欣賞到這片豐富而美麗的自然世界。


「52赫茲的鯨魚,一個孤獨的聲音,呼喚著人類對保育的關注。在茫茫大海中,它是無聲的吶喊,也是瀕危物種的象徵。讓我們傾聽這微弱卻重要的聲音,共同守護地球的珍稀生命。」


Reference:

  1. 飼養、繁殖保育類及一般類野生動物有何規範?自然保育網。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。(2016)

    https://conservation.forest.gov.tw/0000477

  2. 瀕危物種總覽。自然保育網。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。

    https://conservation.forest.gov.tw/0002224

  3. 臺灣保育物種列表。維基百科。

    https://reurl.cc/yD4MGq

  4. 瀕危動物的「紅皮書」是甚麼?又有哪些動物正在面臨生存危?昂里專欄。(2024)

    https://www.onlygo.com.tw/what-is-the-iucn-red-list/

  5. 面對野生動物5不1要 農業局:獵捕保育類動物最高處150萬元罰金。市府新聞。農業局。(2023)

    https://www.tainan.gov.tw/news_content.aspx?n=13370...

  6. 颺如思(台灣環境資訊協會)。環境棲地的復育。環境資訊中心。

    https://e-info.org.tw/column/biodiv/2004/bi04121601.htm

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